2025年4月15日,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山集团”)原总经理田俊彦、以及袁照云和王忠权一行三人到访suncitygroup太阳集团,与院长Franz及教师团队围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及产业需求调研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物流管理专产业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教改方案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尹晓红副院长、院长顾问卢少平教授、物流管理系主任宫磊副教授、物流管理系副主任曾银莲、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苏文、杨智森副教授、李一鸣助理教授、以及郑华伟副教授参加了此次产业调研座谈会。
中国南山集团成立于198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由香港招商局牵头组建,现由国务院、广东省及深圳市三级国资委持股。集团以“成就商业梦想,推动时代发展”为使命,秉持“开拓、创新、诚信、共享”的企业精神,业务涵盖综合物流、产城开发、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及新能源等领域,服务网络覆盖全国40余个重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旗下上市公司南山控股为集团核心发展平台。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中国南山集团在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及全球化布局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中展现了强大的产业链韧性。
座谈会上,院长Franz简要介绍了学院的专业体系与育人理念,郑华伟副教授重点介绍了学院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适应力的双重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中,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教学并重,并通过“企业实习环节”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学生需在进入企业完成为期至少四个月的实习,直面行业真实场景。此外,学院通过特色班(如顺丰班、地铁班)引入企业导师授课,将行业最新技术、管理案例及岗位需求融入课堂,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
田俊彦对此表示高度认可,他结合自身在高校任教十多年与在企业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的双重经验分享了对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宝贵建议。物流行业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高校教育需在“夯实基础”与“贴近实战”间找到平衡。学生毕业后将面临长达数十年的职业发展,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使其适应当今快速迭代的行业变革。现在知识技能迭代很快,甚至会面临没毕业的时候所学习的知识都可能落后了的挑战。因此,学院紧扣产业人才需求的教学变革是必要且富有远见的。
校企合作是座谈会的关心的议题之一。双方讨论,良性的合作需建立在校企双向赋能的基础上:一方面,学院为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并输送人才,助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提供实习岗位、指导毕业设计、就业机会等方式反哺教学,帮助院校精准把握行业趋势。例如,学院定期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增设智能物流、跨境供应链等前沿方向课程,并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实践教学工具。
当前经济环境下,精细化运营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尤其需要高校在技术转化、管理优化等方面的支持。校企合作也可以多跟中小微企业交流,通过企业瓶颈或难题开展横向课题等方式,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学研共赢。
双方还探讨了与行业协会协同育人的可能性。田俊彦提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国家级行业组织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与行业实践教育经验,可为院校提供行业交流、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支持。学院可通过参与行业会议、联合举办会议等方式,为师生搭建更广阔的科研与实践创新平台。
田俊彦先生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十多年,后又到中国南山集团从事二十多年的管理工作,任职中国南山集团总经理11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田俊彦坦言,尽管退休了,但仍愿意帮助学院与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桥梁,促进学院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研合作方面的发展,乐见suncity太阳新城发展得越来越好。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紧密谋划产业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抓住今年产业调研机遇,持续优化适应新时代的教改方案,深化与行业领导专家、行业协会、大中小企业的多维联动,以期为深圳产业特别是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物流供应链领域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