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深圳坪山保税区春意盎然。suncitygroup太阳集团院长Franz率学院教师团队一行,赴深圳市新宁智能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宁智能物流”)开展产业调研与访企拓岗活动。新宁智能物流董事长叶庆华热情接待了各位老师,双方围绕物流行业发展动态、人才需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并实地考察了保税区物流仓库的智能化运营情况。马正伟副院长、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苏文、谭冰清助理教授、郑华伟副教授,以及新宁智能物流吴丹婷经理、曾云经理参加了座谈交流。此次交流旨在把握国际物流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新动向,并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实习就业,满足产业人才需求。
座谈会上,叶庆华董事长就当前国际形势详细介绍了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双方剖析了当前国际物流领域的主要趋势与挑战。
全球化布局加速,本地化能力成关键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加剧,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的产业布局需求增加,物流服务商的国际化服务能力成为竞争焦点。例如,过去日资企业进入中国时,优先选择日本物流服务商。如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同样需要中国物流企业具备海外服务能力配套。在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物流企业需通过合资或合作形式快速融入当地生态,这对物流人才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对目标国贸易规则的掌握提出更高要求。中美贸易摩擦、区域供应链重构等宏观变局进一步推动企业布局多元化。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企业将构建“中国+东南亚+墨西哥+欧洲”等多区域供应链网络,物流服务商的本地化响应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技术驱动行业升级,头部企业整合加速
传统物流业正经历从“低端基础服务”向“高技术服务业”的转型。行业洗牌过程中,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技术能力与服务质量占据主导地位。物流企业必须实现服务品质与时效的可控性,例如通过智能化系统优化仓储分拣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跨境物流透明度。然而,技术升级也加剧了行业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物流企业亟需既懂现场操作又具备技术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甚至出现某电子元件分销上市公司长期难以招聘到“学历与实践经验兼具”的物流运营负责人,反映出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这种需求跟suncity太阳新城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物流行业定位重构
社会存在有些认为物流行业是“低端服务业”的认知偏差。现代物流已深度融合供应链管理、国际关务、碳足迹管理等高端职能,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环节,物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家已经将物流降成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产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建议
围绕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及特点,校企双方展开深度探讨。
1.人才需求与痛点
企业面临“高学历人才不愿深耕基层,一线员工缺乏系统化管理思维”的矛盾。不少企业物流运营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核心原因在于候选人难以平衡“现场操作经验”与“战略规划能力”。
行业认知偏差:物流行业容易被贴上“技术含量低”标签,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甚至许多学生认为物流就是“跑运输、管仓库”,实则需应对跨境关务风险、供应链风险防控等复杂挑战,以及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综合挑战。
软实力短板:跨部门协作、抗压能力与职业稳定性成为应届生难以逾越的短板。处理国际货代纠纷时,员工需同时熟悉贸易条款、海关政策与客户沟通技巧,这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2.培养方案优化建议
课程体系改革,增加国际物流法规、跨境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强化英语沟通、跨文化商务谈判与工程思维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需嵌入物流工程内容,例如投标方案设计、成本核算与流程优化,使学生既能制定战略又懂技术参数。
物流管理专业高度重视以实习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物流管理专业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有机会到新宁智能物流这样的龙头企业参观学习。此次调研为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素材。当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共同培育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端物流人才,势必为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随着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化,物流行业持续升级,物流行业必将摆脱传统标签,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